《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章节课后作业及答案 绪论 1环境的一般定义,是指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条件和状况,如社会环境、生活环 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 A.外部空间 B.内部空间 C.空间 D.内外空间 2环境总是相对于一定的中心事物或某一具体的对象而言,离开()或具体对象的环境是 不存在的。 中心事物 B.事物 C.中心对象 D.中心参照物 A. 3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主要是以人类为中心事物的环境,它是指围绕人群的()和作用于人 类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A.空间 B.时间 C.人物 D地点 4环境法上的“环境”具有特定的含义,它特指()环境科学和环境法所特别定义的“环 境”。A环境 B.环境科学 C.自然规律 D.生活环境 5环境是由各种物质所组成的综合体,通常将构成环境物质单元成分称为()。 A环境要素 B环境要点 C环境 D环境规律 6按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分类,环境可分为()和社会环境。 A环境 B.自然环境 C.自然 D.环境问题 7按照环境要素分类,环境可分为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A湖泊环境 B.绿化环境 C水环境 D.河流环境 8按照环境要素分类,环境可分为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旅 游环境等。 A.交通环境 B.生物环境 C.食物环境 D.绿化环境 9按是否为人类居住区分类,环境可分为生活环境和()。 A.绿化环境 B.生物环境 C.工业环境 D.生态环境 10.( ),是指由自然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变化的现 象。 A环境问题 B环境因素 C环境 D.环境生态 答案 1.A 2.A 3.A 4.B 5.A 6.B 7.c 8.A 9.D 10.A 1/11
1 / 11 《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章节课后作业及答案 绪论 1.环境的一般定义,是指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 )、条件和状况,如社会环境、生活环 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 A.外部空间 B.内部空间 C.空间 D.内外空间 2.环境总是相对于一定的中心事物或某一具体的对象而言,离开( )或具体对象的环境是 不存在的。 中心事物 B.事物 C.中心对象 D.中心参照物 A. 3.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主要是以人类为中心事物的环境,它是指围绕人群的( )和作用于人 类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A.空间 B.时间 C.人物 D.地点 4.环境法上的“环境”具有特定的含义,它特指( )环境科学和环境法所特别定义的“环 境”。 A.环境 B.环境科学 C.自然规律 D.生活环境 5.环境是由各种物质所组成的综合体,通常将构成环境物质单元成分称为( )。 A.环境要素 B.环境要点 C.环境 D.环境规律 6.按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分类,环境可分为( )和社会环境。 A.环境 B.自然环境 C.自然 D.环境问题 7.按照环境要素分类,环境可分为大气环境、( )、海洋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A.湖泊环境 B.绿化环境 C.水环境 D.河流环境 8.按照环境要素分类,环境可分为农业环境、工业环境、( )、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旅 游环境等。 A.交通环境 B.生物环境 C.食物环境 D.绿化环境 9.按是否为人类居住区分类,环境可分为生活环境和( )。 A.绿化环境 B.生物环境 C.工业环境 D.生态环境 10.( ),是指由自然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变化的现 象。 A.环境问题 B.环境因素 C.环境 D.环境生态 答案: 1.A 2.A 3.A 4.B 5.A 6.B 7.C 8.A 9.D 10.A
第一章环境保护法的一般原理 1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和()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 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保护 B.改善 C改良 D.保存 2环境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的法律规范体 系。 A环境社会 B.环境 C.环境社会关系 D社会关系 3环境资源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有关环境资源的 ()、()、()、()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由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 法和区域开发整治法等组成的法律部门,相当于广义环境法。 A开发 B利用 C.保护 D.治理 4环境保护法的特征有那些。 A,环境保护法的科学技术性 B环境保护法的社会性 C环境保护法的综合性 D,环境保护法体现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5环境立法的目的,是指立法者在环境法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其对环境法的功能的需求从可 供选择的法律价值体系中为环境法设定的价值目标,是国家()或()环境法律时所 希望达到的目的或实现的结果。 A制定 B.认可 C认定 D.指定 6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A环境监督法 B.环境保护法 C环境防护法 D环境法 7环境法律关系,是指环境法律规范在确认和调整人们与环境有关的行为过程产生的以() 和()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A环境权利 B.义务 C环境义务 D权利 8环境保护法的渊源,即环境保护法的()。它们主要表现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之中。 A表现方式 B.表现形式 C方式 D.形式 9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 的()的统一整体。 A有机联系 B.关联 C联合 D紧密联系 10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是指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或体现的,贯穿于整个(),反映环境保 护法价值、本质和特征,对贯彻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 A环境 B环境保护法体系 C环境社会关系 D社会关系 答案: 1.AB 2.C 3.ABCD 4.ABCD 5.AB 6.B7.AC8.B 9.A 10.B 2/11
2 / 11 第一章 环境保护法的一般原理 1.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 )和( )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 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保护 B.改善 C.改良 D.保存 2.环境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 )的法律规范体 系。 A.环境社会 B.环境 C.环境社会关系 D.社会关系 3.环境资源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有关环境资源的 ( )、( )、( )、( )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由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 法和区域开发整治法等组成的法律部门,相当于广义环境法。 A.开发 B.利用 C.保护 D.治理 4.环境保护法的特征有那些。 A.环境保护法的科学技术性 B.环境保护法的社会性 C.环境保护法的综合性 D.环境保护法体现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5.环境立法的目的,是指立法者在环境法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其对环境法的功能的需求从可 供选择的法律价值体系中为环境法设定的价值目标,是国家( )或( )环境法律时所 希望达到的目的或实现的结果。 A.制定 B.认可 C.认定 D.指定 6.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指( )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A.环境监督法 B.环境保护法 C.环境防护法 D.环境法 7.环境法律关系,是指环境法律规范在确认和调整人们与环境有关的行为过程产生的以( ) 和( )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A.环境权利 B.义务 C.环境义务 D.权利 8.环境保护法的渊源,即环境保护法的( )。它们主要表现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之中。 A.表现方式 B.表现形式 C.方式 D.形式 9.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 的( )的统一整体。 A.有机联系 B.关联 C.联合 D.紧密联系 10.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是指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或体现的,贯穿于整个( ),反映环境保 护法价值、本质和特征,对贯彻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 A.环境 B.环境保护法体系 C.环境社会关系 D.社会关系 答案: 1.AB 2.C 3.ABCD 4.ABCD 5.AB 6.B 7.AC 8.B 9.A 10.B
第二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1.(),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度的,调整 某一类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A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B环境保护法的制度 C.环境保护法 D环境保护法的监督 2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的特征 A具体性 B系统性 C.特定性 D稳定性0 3环境保护规划,是指根据国家或者一定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一定时 期和一定范围内环境的()和()活动所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A.保护 B改善 C防护 D.改良 4.环境保护规划的原则 A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 B.协调发展、互惠共赢原则 C.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D.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原则和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 原则 5环境影响评价,亦称()、()。 A环境质量预断评价 B.环境质量评估 C.环境质量评价 D环境质量预测 6.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保护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 域,是()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A.保障 B维护 C.保护 D稳定 7生态保护补充制度,简称生态补偿制度,是指有关生态补偿的原则、()、()、()、 ()以及专项资金的设立和使用规定的总称。 A.主体 B客体 C标准 D.方式 8.生态保护补充制度的特征。 A.工具性 B广泛性 C多样性 D.丰富性 9.“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其 中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的一项法律制 度。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投产使用 D.同时开工 10.“三同时”制度适用于什么开发建设项目。 A.新建 B扩建 C改建项目 D.改造 答案: 1.A 2ABC 3.AB 4.ABCD 5.AB 6.AB 7.ABCD 8.ABC 9.ABC 10.ABC 3/11
3 / 11 第二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1.( ),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度的,调整 某一类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A.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B.环境保护法的制度 C.环境保护法 D.环境保护法的监督 2.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的特征 A.具体性 B.系统性 C.特定性 D.稳定性0 3.环境保护规划,是指根据国家或者一定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一定时 期和一定范围内环境的( )和( )活动 所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A.保护 B.改善 C.防护 D.改良 4.环境保护规划的原则 A.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 B.协调发展、互惠共赢原则 C.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D.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原则和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 原则 5.环境影响评价,亦称( )、( )。 A.环境质量预断评价 B.环境质量评估 C.环境质量评价 D.环境质量预测 6.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保护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 制性严格保护的区 域,是( )和( )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A.保障 B.维护 C.保护 D.稳定 7.生态保护补充制度,简称生态补偿制度,是指有关生态补偿的原则、( )、( )、( )、 ( )以及专项资金的设立和使用规 定的总称。 A.主体 B.客体 C.标准 D.方式 8.生态保护补充制度的特征。 A.工具性 B.广泛性 C.多样性 D.丰富性 9.“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 和区域开发项目,其 中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 )的一项法律制 度。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投产使用 D.同时开工 10.“三同时”制度适用于什么开发建设项目。 A.新建 B.扩建 C.改建项目 D.改造 答案: 1.A 2.ABC 3.AB 4.ABCD 5.AB 6.AB 7.ABCD 8.ABC 9.ABC 10.ABC
第三章环境法律责任 1环境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或(),对其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 染与破坏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A单位 B.个人 C组织 D.团队 2.法律责任包括什么功能。 A惩罚 B.救济 C.预防 D.防护 3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而侵害了()或者()、 ()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责任。 A公共财产 B.他人的人身 C财产 D.安全 4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那些。 A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存在 B.损害事实 C因果关系 D.关联性 5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有那些。 A不可抗力 B受害人故意C第三方原因 D.自然灾害 6环境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实施了()或者()行为者应承担的行政方 面的法律责任。 A破坏 B.污染环境 C损害 D毁坏 7环境行政责任的特征。 A环境行政责任是一种危害性相对较轻的行为后果 B环境行政责任的追究主体广泛 C环境行政责任的追究程序多元 D.多方面多元化 8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A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存在 B.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C.行为有危害后果 D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有因果关系 9环境行政处罚,是指环境保护行政机关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对犯有一般环境违法行为的 ()或()作出的具体的行政制裁措施。 A.个人 B组织 C.单位 D.团体 10环境行政处罚的原则,是对于设定和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指立 法机关设置行政处罚规范和()、()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A执法 B.司法 C.法院 D警察局 答案: 1.AB 2.ABC 3.ABC 4ABC 5.ABC 6.AB 7.ABC 8.ABCD 9.AB 10.AB 4/11
4 / 11 第三章 环境法律责任 1.环境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 )或( ),对其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 染与破坏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A.单位 B.个人 C.组织 D.团队 2.法律责任包括什么功能。 A.惩罚 B.救济 C.预防 D.防护 3.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而侵害了( )或者( )、 ( )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责任。 A.公共财产 B.他人的人身 C.财产 D.安全 4.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那些。 A.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存在 B.损害事实 C.因果关系 D.关联性 5.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有那些。 A.不可抗力 B.受害人故意 C.第三方原因 D.自然灾害 6.环境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实施了( )或者( )行为者应承担的行政方 面的法律责任。 A.破坏 B.污染环境 C.损害 D.毁坏 7.环境行政责任的特征。 A.环境行政责任是一种危害性相对较轻的行为后果 B.环境行政责任的追究主体广泛 C.环境行政责任的追究程序多元 D.多方面多元化 8.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A.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存在 B.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C.行为有危害后果 D.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有因果关系 9.环境行政处罚,是指环境保护行政机关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对犯有一般环境违法行为的 ( )或( )作出的具体的行政制裁措施。 A.个人 B.组织 C.单位 D.团体 10.环境行政处罚的原则,是对于设定和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具有普 遍指导意义的准则,指立 法机关设置行政处罚规范和 ( )、( )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A.执法 B.司法 C.法院 D.警察局 答案: 1.AB 2.ABC 3.ABC 4.ABC 5.ABC 6.AB 7.ABC 8.ABCD 9.AB 10.AB
第四章环境纠纷和环境诉讼 1环境纠纷,是指环境法主体之间就其环境()和()而产生的争议。 A权利 B义务 C权力 D.保护 2环境纠纷的特点 环境纠纷产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 A.环境纠纷产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B环境纠纷的主、客体具有不确定性 C.环境纠纷 D环境纠纷跟产生 3环境诉讼的类型 A环境民事诉讼、环境行政诉讼、环境刑事诉讼 B环境公益诉讼、环境私益诉讼 C环境公诉、环境私诉 D环境诉讼 4专门环境诉讼是指因产业活动或其他人原因,导致自然环境的污染或破坏,并因而对他 人()、()、()或()造成损害或损害之虞而发生争议在法院进行诉讼活动 的总称。 A.人身权 B财产权C环境权 D.公共财产 5.专门环境诉讼的特征 A诉讼的整体性 B内容的综合性 C.目标的双重性 D.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和程序设置向弱者一方倾斜 6环境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又称()纠纷解决程序,泛指法院诉讼程序之外的争议解 决机制。 A.替代性 B.代替性 C换位 D.代表性 7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特点. A.及时性 B.灵活性 C私密性 D.合作性和经济性 8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功能有那些。 A预防纠纷功能 B评价冲突功能 C.审核评价 D.综合评价 9民间调解有那些。 A.自行调解 B律师主持的调解 C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D.居委协调 10.仲裁,是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协议,()将争议交给仲裁机构作出对 争议双方具有拘束力的终局裁决的纠纷解决方式。 A.自愿 B.自主 C.自动 D.愿意 答案: 1.AB 2.AB 3.ABC 4.ABCD 5ABCD 6.A 7.ABCD 8.AB 9.ABC 10.A 5/11
5 / 11 第四章 环境纠纷和环境诉讼 1.环境纠纷,是指环境法主体之间就其环境( )和( )而产生的争 议。 A.权利 B.义务 C.权力 D.保护 2.环境纠纷的特点 环境纠纷产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 A. 环境纠纷产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 B.环境纠纷的主、客体具有不确定性 C.环境纠纷 D.环境纠纷跟产生 3.环境诉讼的类型 A.环境民事诉讼、环境行政诉讼、环境刑事诉讼 B.环境公益诉讼、环境私益诉讼 C.环境公诉、环境私诉 D.环境诉讼 4.专门环境诉讼是指因产业活动或其他人原因,导致自然环境的污染或 破坏,并因而对他 人( )、( )、( )或( )造成损害或 损害之虞而发生争议在法院进行诉讼活动 的总称。 A.人身权 B.财产权 C.环境权 D.公共财产 5.专门环境诉讼的特征 A.诉讼的整体性 B.内容的综合性 C.目标的双重性 D.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和程序设置向弱者一方倾斜 6.环境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又称( )纠纷解决程序,泛指法院诉讼程序之外的争议解 决机制。 A.替代性 B.代替性 C.换位 D.代表性 7.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特点. A.及时性 B.灵活性 C.私密性 D.合作性和经济性 8.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功能有那些。 A.预防纠纷功能 B.评价冲突功能 C.审核评价 D.综合评价 9.民间调解有那些。 A.自行调解 B.律师主持的调解 C.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D.居委协调 10.仲裁,是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协议,( )将争议交给仲裁机构作出对 争议双方具有拘束力的终局裁决的纠纷解决方式。 A.自愿 B.自主 C.自动 D.愿意 答案: 1.AB 2.AB 3.ABC 4.ABCD 5.ABCD 6.A 7.ABCD 8.AB 9.ABC 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