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034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未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 2010年7月 题 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 序号填在括号中) 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2.如果一个人失败以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他的归因倾向可能是( )。 A.能力归因 B.运气归因 C.努力归因 D.任务难度归因 3.为获得奖励、表扬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称为( ) A.内部动机 B.认知动机 C.外部动机 D.自我提高的动机 4.影响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后天因素主要是( )。 A.营养 B.睡眠 C.适量的运动 D.遗传 5.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 )等方面。 A.发展水平差异 B.气质类型差异 C.表现早晚差异 D.结构差异 176
试卷代号 座位号仁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0 0 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 2010 I: :I ~·I- 主l 得分|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 序号填在括号中) 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A.布卢姆 .布鲁纳 C. 奥苏 尔D.桑代克 2. 颇不 可能 )。 A.能力归因 .运气归因 c.努力归因 .任务难度归因 3. 获得 产生 )。 A. B. 动机 C. 机D 4. 小学 要是 )。 A. 养B. C. 适量 动D.遗传 5. 知 能力差 现在 )等方面。 A. 平差异B. 差异 c.表现早晚差异 .结构差异 176
6.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且提供可能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知识或技能,然后 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索的教学方式称为( )。 A.情境性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随机通达教学 D.自上而下的教学 7.教师教“液体”这一概念时,先举水、果汁、食用油、香波为例,然后又举沙子、稀泥为例 进一步说明“液体”这一概念,这是通过( )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 A.以明确的语言来揭示概念的本质 B.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C.运用变式 D.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8.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 用( )解释。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 9.下列项目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 B.有良好的道德动机,就会表现出适当的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导与深化的作用 D.在具体明确的道德规范下,在言行一致的环境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比较容易形成 10.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 )。 A.促进师生心理健康 B.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C.整顿班级秩序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学习 得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实验法 2.原理学习 3.品德 177
6. 学生 -定 且提 解 决 或技 然 后 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索的教学方式称为( )。 A. 境性 学B. 教学 C. 机通达教学D. 而下 7. 教师 先举 用 油 为 例 然 后 举 沙 为 例 进一步说明"液体"这一橄念,这是通过( )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 A. 质B. 本质特 质特 c.运用变式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8. 然 大 悟 用( )解释 A. 势B. C. 移D. 酿效 9. 法是 )。 A. 皮亚杰认 儿童 B. 道德 当 的 巳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导与深化的作用 D. 范下 在 言 环境 道德观念 10. 课堂 本功能 )。 A. 进师 B.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c.整顿班级秩序 D. 极性 |得分|评卷人| r .. I _ _ J 1.实验法 2. 3.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 0分) 177
4.组织策略 5.角色混淆 得 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 述后划×)】 1.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评语。()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作者是桑代克。() 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 () 4.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要求来改变自己,也无法改变环境,由此产生情绪困扰 的现象,称为适应不良。() 5.个体差异和学习心理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6。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而情绪、行为以及社会适应则不属于小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小学儿童亲子交往的特点。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3.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是什么?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178
4. 组织 5. 得分|评卷人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 错误 述后划 1.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评语。( ) 2. 方第 教育 专著 是桑 ) 3. "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 ( ) 4. 果学生不能 地根 环境要 来改 也无法改 环境 此产 生情绪 的现象,称为适应不良。( ) 5. 差异 于教育 理学 ) 6. 小学生 健康 要表现 适应则 不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 )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题{从以下 4个题中任选 3个完成,每小题 8分,共 4分} 1.简述小学儿童亲子交往的特点。 2. 作技 形成过 3. 课堂 要情 4. 述性 学设 要求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题(每小题 5分,共 0分) 1.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2. 教学 178
试卷代号:203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7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B 2.A 3.C 4.ABC 5.ACD 6.B 7.B 8.D 9.CD 10.B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 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 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4.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 构。具体方法是把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把这些单元归人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 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5.角色混淆是指个体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 而产生混乱。角色混淆也是对外面环境要求的心理反应,当外面要求含糊时,就会产生角色 混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 1.× 2./ 3./ 4. 5.× 6.×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小学儿童亲子交往的特点。 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 和交往方式都有所改变。(2分) 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 间也相对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程度诚弱。(2分) 179
试卷代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 年7 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loB 6. B 2.A 7. B 3. C 8. D 4.ABC 9.CD 5.ACD 10. B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 0分} 1.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 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 体现 应用 3. 是人 它 是 体将社会道 德意识并 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4. 组织策略是 经过 提炼 水 平 构。具体方法是把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把这些单元归入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 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5. 是指 的 角 色期 完整 的 角 色知 而产生混乱。角色混淆也是对外面环境要求的心理反应,当外面要求含糊时,就会产生角色 棍淆。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 述后划 1. X 2. -J 3. -J 4. -J 5. X 6. X 四、简答题{从以下 4个题中任选 3个完成,每小题 8分,共 4分) 1.简述小学儿童亲子交往的特点。 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 和交往方式都有所改变。 2分) 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父母在→起的时间相对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 间也相对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程度减弱。 2分) 179
在交往内容上,小学儿童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学业和品德。(2分) 在交往方式上,父母的控制性在小学阶段开始减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 地自已做决定。(2分)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2分)复杂运动 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 (1)认知阶段;(1.5分) (2)分解阶段;(1.5分) (3)联系定位阶段;(1.5分) (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1.5分) 3.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1)好奇,它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 奇。(2分) (2)兴趣,它是个体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学习有重要影响。(2分) (3)愉快,它是一种正性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 (2分) (4)焦虑,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还是起抑制作用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2分) 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是什么? 第一,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判定其教学效果的依据。 第二,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使用符号标志技术。 第四,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 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 第五,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以上5个要点,每答对1个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们是以 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 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 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2分) 180
在交往内容上,小学儿童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学业和品德。 2分) 在交往方式上,父母的控制性在小学阶段开始减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 地自己做决定。 2分) 2. 作技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 2分)复杂运动 技能的形成,→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 (1)认知阶段; (1. (2) (1 5分) (3) 定位 (1. (4) 阶段 这是 作技能 阶段 。0.5 3. 堂教学 要情 (1)好奇,它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 奇。 (2) 它是个体 认识 求某 要影 。(2 (3) 一种正性情绪 或事 前优 (2 (4) 还是 的 因 。(2 4. 是什 第一,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判定其教学效果的依据。 第二,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使用符号标志技术。 第四,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 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 第五,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以上 5个要点,每答对 1个给1. 5分,全部答对给 8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5分,共 0分) 1.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们是以 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 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 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2分)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