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物化 学》(第七版,查锡良主编)制定的。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特别是人体内主要的物质组成、化学 变化(代谢)及其调节,以及它们与机能的关系,了解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规律,为 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生物化学教学时数为96学时,其中理论66学时,实验课30学时。周学时6, 学分6分。 1.课程类别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闸明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及其它医学 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现代的生化理论和技术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 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内容主要为四大部分,即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 节、遗传信息传递和专题篇。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与其应用范围日 益扩大的实际考虑,根据国家教委对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要求的精神,为密 切结合教学需要,本课程参考现行学时数主要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内 容: (1)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及酶等)的分子结构、主要理化性质, 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物质代谢(包括糖类、脂类、氨基酸及核甘酸)的代谢变化,重点阐述 主要代谢途径、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 律。 (3)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复制、转录、翻译、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 及基因工程)重点阐述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所需的酶及蛋白质因子,原核与真核 生物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异同。 (4)专趣篇中主要介绍细胞信息传递
3.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第七版 参考教材:(1)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 版。 (②)郑集等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3)《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Garrett&Grisham主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 (4④)《临床生物化学》,汤新之、崔乃杰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授、讨论、多媒体教学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相结合的 多种手段开展教学。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实验、小综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平时成 绩占35%,要求通过课堂讨论,小论文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状况。期末 考试成绩占65%,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 本理论的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 6.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由《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开课,共30课时,详见《生 物化学实验大纲》。 一、学时分配表 章 内容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总学时 实验基本操作 4 4 第一章 蛋白结构和功能 8 14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0 3 第三章 梅 6 6 第四章 糖代谢 6 4 10 第五音 脂代谢 12 第六章 生物氧化 0 4 第七章 园基酸代谢 6 0 6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0 2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 0 1
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 4 0 4 第十一音 RNA的生物合成 令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 0 4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4 6 10 第十五章 细胞信息转导 实验考试 总学时 66 30 96 二、教学内容: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绪论 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相关性及其涵义上的差别。 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了解:我国科学家对生物化学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掌握: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氢基酸、肽键、肽、多肽链。 熟悉:氨基酸分类、八种氨基酸的侧链基团 熟悉:肽平面、壯单元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掌握: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维系键及常见形式。 模序、分子伴侣、结构域的概念 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掌握: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关 系)。 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的方法。 熟悉: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了解:蛋白质的分类。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测定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其一级结构 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基本成分、基本组成单位及联接方式。 组成两种核酸的单核苷酸及核酸的一级结构。 第二节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掌握:DNA的二级结构 熟悉:DNA的超螺旋结构及在染色质中的组装 第三节RNA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mRNA、tRNA、rRNA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了解:其它小分子RNA的功能及RNA组学的概念 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 掌握:DNA变性、复性、紫外吸收、分子杂交、Tm等概念 熟悉:核酸分离、测定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酶 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掌握:酶、酶的必需基团与活性中心的概念 熟悉:酶的分子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节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 熟悉:酶的作用机制及中间产物学说 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 掌握: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及米氏方程的表达式、Vmax及Km的意义 掌握:酶浓度、pH、温度、竞争性抑制剂、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熟悉:不可逆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反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第四节酶的调节 掌握:酶活性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各自调节特点: 酶原与酶原激活、酶的变构调节、酶的共价修饰调节、同工酶的概念 熟悉:酶含量的调节
第五节酶的命名与分类 熟悉:酶的分类:六类 了解:酶的命名 第六节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酶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的关系 第二篇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第四章糖代谢 第一节概述 掌握:糖的生理功能 了解:糖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概况 第二节糖的无氧酵解 掌握:糖酵解途径、糖酵解的概念、反应部位、主要反应过程、关键醇、能量产 生及生理意义 熟悉:糖酵解的调节 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 掌握:有氧氧化的概念、反应部位、主要反应过程、关键酶、能量产生及生理意 义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意义 熟悉:有氧氧化的调节及巴斯德效应 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 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反应部位及生理意义 熟悉:磷酸戊糖逸径的调节 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掌握:糖原合成、分解的基本过程,关键酶,肌糖原和肝糖原代谢的特点 熟悉:糖原合成、分解调节 第六节糖异生 掌握:糖异生的概念、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乳酸循环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熟悉: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转变成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