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034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一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 2009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 序号填在括号中) 1.1903年,( )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A,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2.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 )等方面。 A.智力水平差异 B.气质类型差异 C.表现早晚差异 D.智力结构差异 3.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 A.知识 B.技能 C.行为规范 D.运动 4.表征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 A.命题 B/命题网络 C.图式 D.产生式 5.在下列精加工策略中,有助于理解的策略有( )。 A.首字联词法 B.划线法 C.笔记法 D.列提纲法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170
试卷代号:2034 座位号口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试题 2009年 7月 题 号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20分 .可单选或多选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 1. 1903年,( 序号填在括号中) )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A.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2.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 )等方面。 A.智力水平差异 B.气质类型差异 C.表现早晚差异 D.智力结构差异 3.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 A.知识 B.技能 C.行为规范 D.运动 4.表征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 A.命题 B1命题网络 C.图式 D.产生式 5.在下列精加工策略中,有助于理解的策略有( )。 A.首字联词法 B.划线法 C.笔记法 D.列提纲法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170
7.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会产生 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迁移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原型启发 8.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A.顿误说 B.试误说 C.建构主义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9.下列哪些行为意味着小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 A.爱说谎 B.上课有时爱做小动作 C.一回答问题就结巴 D.偏食厌食 10.对于教师职业来讲,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 )。 A.工作压力 B.职业倦怠 C.生涯适应 D.角色适应 得 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行动研究法 2.意义学习 3.个别化教学 4.技能 5.移情 得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 述后划×) 1.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的。 () 2.好奇、兴趣、愉快是课堂教学中正性情绪,焦虑则是课堂教学中负性情绪。 () 171
7.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会产生 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迁移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原型启发 8.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 A.顿误说 B.试误说 C.建构主义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3.下列哪些行为意味着小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 A.爱说谎 B.上课有时爱做小动作 C.一 回答 间题就结巴 D.偏食厌食 10.对于教师职业来讲,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 )。 A.工作压力 B.职业倦怠 C.生涯适应 D.角色适应 得 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 .共 20分 ) 1.行动研究法 2.意义学习 3.个别化教学 4.技能 5.移情 得 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丫,错误的叙 述后划X) 1.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的。 2.好奇、兴趣、愉快是课堂教学中正性情绪,焦虑则是课堂教学中负性情绪。 171
3.柯尔伯格认为,品德发展顺序是不定的,可以颠倒,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相等的。 () 4.无意注意只是一种起消极作用的注意,在教学中要避免学生产生无意注意。() 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 形成。 () 6.表现性教学目标是指目标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 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 () 得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共24分)】 1.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8分) 2.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8分) 3.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8分) 4.为了保证有效的复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8分) 得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共30分) 1.请根据小学儿童中存在的认知差异,论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15分) 2.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15分) 172
3.柯尔伯格认为,品德发展顺序是不定的,可以颠倒,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相等的。 ( ) 4.无意注意只是一种起消极作用的注意,在教学中要避免学生产生无意注意。 ( ) 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 形成。 ( ) 6.表现性教学目标是指目标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 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 。 ( )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从以下 4个题中任选 3个完成,共 24分) 1.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8分) 2.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8分) 3.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8分) 4.为了保证有效的复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8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 (共 30分 ) .请根据小学儿童中存在的认知差异,论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15分) ,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15分) 172
试卷代号:203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一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9年7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D 2.ACD 3.ABC 4.D 5.BC 6.CD 7.A 8.C 9.ACD 10.ABC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 学地解决实际问题。它将教育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针对实际教育活动,不断提出改革 意见或方案,作为行动的指南;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使研究者不断得到启示, 再充实和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因而行动又是研究的向导。 2.意义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是新 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3.个别化教学是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 式。如在班级中有个别超常学生或智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应针对其特点和需要,进行 个别化教学。 4.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 以运用的操作程序。高水平的技能称之为熟练技巧。 5.移情又叫感情移人,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 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 1.(×) 2.(/) 3.(×) 4.(×) 5.(/) 6.(√)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共24分) 1.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1分)操 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应生成器和反 应器组成。(1分)受纳器是信息的接收部分,外界输入的信息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极短暂的 173
试卷代号:203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9年 7月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分 ,共 20分,可单选或多选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D 2.ACD 3. ABC 4.D 5. BC 6. CD 7. A 8. C 9. ACD 10. ABC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 ,它的 目的在于系统地 、科 学地解决实际问题。它将教育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针对实际教育活动,不断提出改革 意见或方案,作为行动的指南;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使研究者不断得到启示, 再充实和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因而行动又是研究的向导。 2.意义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 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 。即是新 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3.个别化教学是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 、兴趣 、爱好 、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 的一种教学形 式。如在班级中有个别超常学生或智力 、学习基础较差 的学生,就应针对其特点和需要 ,进行 个别化教学 。 4.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 目标指引下 ,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 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 以运用的操作程序。高水平的技能称之为熟练技巧。 5.移情又叫感情移人 ,是指在人际关往 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 自己也 能 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三、判断题 (每小题 1分 ,共 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丫 ,错误的叙述后划 X) l.(X) 2.(丫) 3.(X) 4.(X) 5.(丫) 6.(丫)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 3个完成,共 24分) 1.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 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 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1分)操 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应生成器和反 应器组成。<1分)受纳器是信息的接收部分,外界输人的信息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极短暂的 173
时间,经过注意,信息进人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系统同时承担着对信息短时贮存和加工操作两 种功能,在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加工和复述进入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中信息通过两条途径进人反应生成器,一是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被提取回 到工作记忆,再由工作记忆进入反应生成器,引起反应,这时人们对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过程是 有意识地进行的;另一条途径是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直接进入反应生成器,引起反应,在这种情 况下,反应是自动完成的,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熟练技能的操作过程往往属于这种情况。如果 长时记忆中贮存的知识长期不用,就会被遗忘。(4分) 执行控制和预期两个系统对整个操作系统起调节和控制作用。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 息加工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过程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一编码一加工一贮存一提取一输出的 过程。(2分) 2.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 以下四个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2分) (2)寻求解答的方案;(2分)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2分) (4)对结果进行检验。(2分) 3.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对于以上5个要点,每答对1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 4.(1)及时复习。(1分) (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对复习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根据材料的性质、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 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2分) (3)试图回忆。(1分) (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2分) (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1分) (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1分) 174
时间,经过注意,信息进人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系统同时承担着对信息短时贮存和加工操作两 种功能,在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加工和复述进人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中信息通过两条途径进人反应生成器,一是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被提取回 到工作记忆,再由工作记忆进入反应生成器,引起反应,这时人们对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过程是 有意识地进行的;另一条途径是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直接进入反应生成器,引起反应,在这种情 况下,反应是自动完成的,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熟练技能的操作过程往往属于这种情况。如果 长时记忆中贮存的知识长期不用,就会被遗忘。<4分) 执行控制和预期两个系统对整个操作系统起调节和控制作用。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 息加工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过程经历着一个信息输人一编码一加工一贮存一提取一输出的 过程。(2分) 2.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 以下四个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2分) (2)寻求解答的方案;(2分)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2分) (4)对结果进行检验。(2分) 3.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对于以上 5个要点 ,每答对 1个要点给 1.5分 ,全部答对给 8分) 4. (1)及时复 习。(1分) (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对复习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根据材料的性质、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 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2分) (3)试图回忆 。(1分) (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2分) (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1分) (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1分)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