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是引起小儿白喉的病原菌,属于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棒状杆菌种类较多,包括白喉杆菌和类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为非致病 菌,常见的有假白喉杆菌,结膜干燥杆菌、溃疡杆菌和痤疮杆菌等。本章介绍白喉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白喉杆菌细长稍弯,排列不规则,常呈L、V、X、T等字形或排成栅栏状。革兰氏染色阳 性;用美兰液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常呈着色深的颗粒;用奈瑟氏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一端 或二端染成兰色或深兰色颗粒,称为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是本菌形态特征 之一 (二)培养特性 白喉杆菌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8,在含血液、血清或 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呈灰白色、光滑、圆形凸起,在含有0.033%亚碲酸钾血清培养 基上生长繁殖能吸收碲盐,并还原为金属碲,使菌落呈黑色,为本属其他棒状杆菌共同特点。 且亚碲酸钾能抑制标本中其他细菌的生长,故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可作为棒状选择培养基。根 据在此培养基上白喉杆菌落的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白喉杆菌区分为重型(Gravis)、中间型 (Intermedus)和轻型(Mitis)三型,三型白喉杆菌的分布有所不同,常随地区和年份有别,有流 行病学意义。 (三)抵抗力 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60℃经10分钟或煮沸迅速被杀死,1%石炭酸 中经1分钟死亡,但对干燥、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其他无芽胞的细菌为强,在日常物品、食 品及衣服上能生存多日,本菌对青霉素和常用抗生素比较敏感。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致病性 本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白喉毒素。白喉毒素是含有两个二硫键的多肽链,分子量为62, 0O0。经蛋白酶水解后,可分为A和B两个片段,中间仍由二硫键联接。B片段,无酶活性,但 能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并通过易位作用使A片段进入细胞。A片段具有酶活 性,能将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NAD+)水解为烟酰胺及腺嘌呤二磷酸核糖(ADPR) 两部分,并催化延伸因子-2(Elongation factor-2,EF-2)与ADPR共价结合,使EF-2失去转位 活性,从而中止肽-tRNA及mRNA在核糖体上由受位转移至供位,肽链不能延长,细胞蛋白质 合成受阻,细胞死亡,病变产生。 仅携带B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源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因为白喉毒素就是β棒状杆菌 噬体毒素基因(t0x+)编码的蛋白质。tox+基因的表达与菌体无机铁含量密切相关,铁含量适 量时,tox+基因表达,否则不表达。 白喉杆菌尚产生一些侵袭性物质,如类似于结核杆菌的索状因子(Cord factor),能破坏细 胞的线粒体膜,导致呼吸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受到抑制
白 喉 杆 菌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是 引 起 小 儿 白 喉 的 病 原 菌 , 属 于 棒 状 杆 菌 属 (Corynebacterium)。棒状杆菌种类较多,包括白喉杆菌和类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为非致病 菌,常见的有假白喉杆菌,结膜干燥杆菌、溃疡杆菌和痤疮杆菌等。本章介绍白喉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白喉杆菌细长稍弯,排列不规则,常呈L、V、X、T等字形或排成栅栏状。革兰氏染色阳 性;用美兰液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常呈着色深的颗粒;用奈瑟氏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一端 或二端染成兰色或深兰色颗粒,称为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是本菌形态特征 之一。 (二)培养特性 白喉杆菌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8,在含血液、血清或 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呈灰白色、光滑、圆形凸起,在含有0.033%亚碲酸钾血清培养 基上生长繁殖能吸收碲盐,并还原为金属碲,使菌落呈黑色,为本属其他棒状杆菌共同特点。 且亚碲酸钾能抑制标本中其他细菌的生长,故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可作为棒状选择培养基。根 据在此培养基上白喉杆菌落的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白喉杆菌区分为重型(Gravis)、中间型 (Intermedus)和轻型(Mitis)三型,三型白喉杆菌的分布有所不同,常随地区和年份有别,有流 行病学意义。 (三)抵抗力 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60℃经10分钟或煮沸迅速被杀死,1%石炭酸 中经1分钟死亡,但对干燥、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其他无芽胞的细菌为强,在日常物品、食 品及衣服上能生存多日,本菌对青霉素和常用抗生素比较敏感。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致病性 本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白喉毒素。白喉毒素是含有两个二硫键的多肽链,分子量为62, 000。经蛋白酶水解后,可分为A和B两个片段,中间仍由二硫键联接。B片段,无酶活性,但 能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并通过易位作用使A片段进入细胞。A片段具有酶活 性,能将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NAD+)水解为烟酰胺及腺嘌呤二磷酸核糖(ADPR) 两部分,并催化延伸因子-2(Elongation factor-2,EF-2)与ADPR共价结合,使EF-2失去转位 活性,从而中止肽-tRNA及mRNA在核糖体上由受位转移至供位,肽链不能延长,细胞蛋白质 合成受阻,细胞死亡,病变产生。 仅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源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因为白喉毒素就是β棒状杆菌 噬体毒素基因(tox+)编码的蛋白质。tox+基因的表达与菌体无机铁含量密切相关,铁含量适 量时, tox+基因表达,否则不表达。 白喉杆菌尚产生一些侵袭性物质,如类似于结核杆菌的索状因子(Cord factor),能破坏细 胞的线粒体膜,导致呼吸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受到抑制
白喉的传染源是白喉病人及恢复期带菌者。本菌存在于假膜及鼻咽腔或鼻分泌物内,经飞 沫、污染物品或饮食而传播。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粘膜生长繁殖,并分 泌外毒素及侵袭性物质,引起局部炎症和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血管扩 张,粒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因此形成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Pseudomembrane),若病 损进一步扩展至喉部或气管内,可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室息。尽管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 外毒素可被吸收入血,迅速与易感组织细胞结合,使心肌、肝、肾和肾上腺等发生退行性病 变,并可侵犯腭肌和咽肌的周围神经细胞,临床上出现心肌炎和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机能 障碍,血压下降等症状。本菌偶有侵害眼结膜、外耳道、阴道和皮肤伤口等处,也可形成假 膜。 (二)免疫性 白喉病后有较强的免疫力,主要是机体能产生中和白喉外毒素的抗体(gG)·1~5岁易感 性最高,5岁以上易感性逐渐下降,成人绝大多数由于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已获得免疫力。 锡克氏试验(Schick's test)用于测定人体对白喉有无免疫力,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接种。方 法是在左前臂屈侧皮内注射0.1ml白喉毒素(含1/50的豚鼠最小致死量),同样在右前臂屈侧 皮内注射对照毒素(加热80℃经5分钟破坏其毒性)0.1ml,作为对照。阴性反应,两侧注射处 都没有出现红晕或浸润,表露机体对白喉有免疫力。阳性反应,左侧注射处24~36小时后,出 现圆形微隆起红晕,逐渐形成红肿硬块,至第四天达最高峰,直径达1~2cm,7~14日后反应 逐渐消退,而对照侧没有反应,表示对白喉没有免疫力。假阳性反应,表示既有免疫力,又有 变态反应。混合反应,表示机体对白喉毒素没有抗毒免疫力,但对毒素蛋白则有变态反应,应 注意区别。 三、微生物学诊断 临床上疑似白喉的病人不必等待检验结果,应立即给予抗毒素和抗生素治疗。但对于白喉 流行期的首例病人应做微生物学检验予以证实。 (一)直接染色镜检 用棉拭采取假膜边缘部渗出物,涂片,用奈瑟氏染色或美兰染色,镜检有无含异染颗粒的 棒状杆菌。结合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细菌培养并进行毒力试验。 (二)凝固血清棉拭培养法 将沾有马或牛血清的棉拭子放在无菌试管内,经8~10磅蒸气灭菌20~30分钟,并使血清 凝固,且此凝固血清棉拭采取病人咽部标本,置37℃培养8~10小时后,直接涂片镜检。此法 可作为大量检查时快速培养诊断之用。 (三)培养检查 将棉试检材接种于鸡蛋斜面或Loeffer's血清凝固斜面培养基及亚碲酸钾平板培养基上,置 37℃培养,待斜面或平板上长出典型的灰色疑菌落,挑取转种到鸡蛋呀或血清斜面进行分离培 养,以供进一步形态染色或毒力试验鉴定。 (四)毒力试验
白喉的传染源是白喉病人及恢复期带菌者。本菌存在于假膜及鼻咽腔或鼻分泌物内,经飞 沫、污染物品或饮食而传播。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粘膜生长繁殖,并分 泌外毒素及侵袭性物质,引起局部炎症和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血管扩 张,粒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因此形成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Pseudomembrane),若病 损进一步扩展至喉部或气管内,可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尽管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 外毒素可被吸收入血,迅速与易感组织细胞结合,使心肌、肝、肾和肾上腺等发生退行性病 变,并可侵犯腭肌和咽肌的周围神经细胞,临床上出现心肌炎和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机能 障碍,血压下降等症状。本菌偶有侵害眼结膜、外耳道、阴道和皮肤伤口等处,也可形成假 膜。 (二)免疫性 白喉病后有较强的免疫力,主要是机体能产生中和白喉外毒素的抗体(lgG)。1~5岁易感 性最高,5岁以上易感性逐渐下降,成人绝大多数由于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已获得免疫力。 锡克氏试验(Schick's test)用于测定人体对白喉有无免疫力,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接种。方 法是在左前臂屈侧皮内注射0.1ml白喉毒素(含1/50的豚鼠最小致死量),同样在右前臂屈侧 皮内注射对照毒素(加热80℃经5分钟破坏其毒性)0.1ml,作为对照。阴性反应,两侧注射处 都没有出现红晕或浸润,表露机体对白喉有免疫力。阳性反应,左侧注射处24~36小时后,出 现圆形微隆起红晕,逐渐形成红肿硬块,至第四天达最高峰,直径达1~2cm,7~14日后反应 逐渐消退,而对照侧没有反应,表示对白喉没有免疫力。假阳性反应,表示既有免疫力,又有 变态反应。混合反应,表示机体对白喉毒素没有抗毒免疫力,但对毒素蛋白则有变态反应,应 注意区别。 三、微生物学诊断 临床上疑似白喉的病人不必等待检验结果,应立即给予抗毒素和抗生素治疗。但对于白喉 流行期的首例病人应做微生物学检验予以证实。 (一)直接染色镜检 用棉拭采取假膜边缘部渗出物,涂片,用奈瑟氏染色或美兰染色,镜检有无含异染颗粒的 棒状杆菌。结合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细菌培养并进行毒力试验。 (二)凝固血清棉拭培养法 将沾有马或牛血清的棉拭子放在无菌试管内,经8~10磅蒸气灭菌20~30分钟,并使血清 凝固,且此凝固血清棉拭采取病人咽部标本,置37℃培养8~10小时后,直接涂片镜检。此法 可作为大量检查时快速培养诊断之用。 (三)培养检查 将棉试检材接种于鸡蛋斜面或Loeffer's血清凝固斜面培养基及亚碲酸钾平板培养基上,置 37℃培养,待斜面或平板上长出典型的灰色疑菌落,挑取转种到鸡蛋呀或血清斜面进行分离培 养,以供进一步形态染色或毒力试验鉴定。 (四)毒力试验
1.豚鼠试验取体重250g豚鼠2只,其中一只试验前12小时,由腹腔注射白喉抗毒素250~ 500单位,供做对照。然后对照。然后各于皮下注射48小时的培养液2m1,若于2~4天注射抗毒 素的豚鼠死亡,而对照豚鼠存活,便证明所试验菌株为有毒白喉杆菌。 2.E平板试验将浸有白喉抗毒素的无菌滤纸条贴在含20%马血清的琼脂平板上,然后沿滤 纸条垂直方向划线接种待测细菌,同时也接种已知产毒株和不产毒株做为对照。37℃培养48小 时后,若待检菌株产生白喉外毒素,则在滤纸条和划线生长的菌苔交界外出现白色沉淀线。 四、特异防治 预防接种效果良好,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6个月以上至3见儿童应预防接种白喉类 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和百日咳菌苗三联制剂或明矾淀白喉类毒素。8岁以上锡克氏试验阳性者 也需接种。对密切接触过白喉病人的易感儿童,可肌内注射1000~2000单位白喉抗毒素作紧急 预防,同时注射白喉类毒素以便延长免疫力。 白喉抗毒素做为特效治疗制剂,应在发病早期注射足量的白喉抗毒素,一般用量为2万~ 10万单位,作肌肉注射,重者可作静脉滴注。使用抗毒素血清之前进行皮肤试验,防止发生异 种血清过敏反应。使用抗毒素的同时,应给予抗菌治疗,如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肌注,直至症状 消失和白喉杆菌培养阴性为止
1.豚鼠试验 取体重250g 豚鼠2只,其中一只试验前12小时,由腹腔注射白喉抗毒素250~ 500单位,供做对照。然后对照。然后各于皮下注射48小时的培养液2ml,若于2~4天注射抗毒 素的豚鼠死亡,而对照豚鼠存活,便证明所试验菌株为有毒白喉杆菌。 2.E平板试验将浸有白喉抗毒素的无菌滤纸条贴在含20%马血清的琼脂平板上,然后沿滤 纸条垂直方向划线接种待测细菌,同时也接种已知产毒株和不产毒株做为对照。37℃培养48小 时后,若待检菌株产生白喉外毒素,则在滤纸条和划线生长的菌苔交界外出现白色沉淀线。 四、特异防治 预防接种效果良好,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6个月以上至3见儿童应预防接种白喉类 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和百日咳菌苗三联制剂或明矾淀白喉类毒素。8岁以上锡克氏试验阳性者 也需接种。对密切接触过白喉病人的易感儿童,可肌内注射1000~2000单位白喉抗毒素作紧急 预防,同时注射白喉类毒素以便延长免疫力。 白喉抗毒素做为特效治疗制剂,应在发病早期注射足量的白喉抗毒素,一般用量为2万~ 10万单位,作肌肉注射,重者可作静脉滴注。使用抗毒素血清之前进行皮肤试验,防止发生异 种血清过敏反应。使用抗毒素的同时,应给予抗菌治疗,如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肌注,直至症状 消失和白喉杆菌培养阴性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