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为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中血 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称“狂犬病相关病毒”,目前仅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狂犬病病毒在野 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 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 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 病。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病毒外形呈弹状(60~400nm×60~85nm),一端纯园,一端平凹,有囊膜,内含衣壳呈螺 旋对称。核酸是单股不分节负链RNA。 基因组长约12kb,从3到5'端依次为编码N、M1、M2、G、L蛋白的5个基因,各个基因间 还含非编码的间隔序列。五种蛋白都具有抗原性。M1、M2蛋白分别构成衣壳和囊膜的基质。 L蛋白为聚合酶。G蛋白在囊膜上构成病毒刺突,与病毒致病性有关,N蛋白为核蛋白有保护 RNA功能。G蛋白和N蛋白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刺激机体可诱生相应抗体和细胞免疫。 过去一直认为G蛋白是唯一诱生中和抗体,并能提供狂犬病保护性免疫的抗原。而近年研究表 明,除G蛋白外,该病毒的核糖核蛋白(RNP)在诱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上也起重要作用。 (二)培养 狂犬病病毒宿主范围广,可感染鼠,家兔、豚鼠、马、牛、羊、犬猫等,侵犯中枢神经细 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锥体细胞)中增殖,于细胞浆中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内基氏小体 Negri body)。在人二倍体细胞、地鼠肾细胞、鸡胚、鸭胚细胞中增养增殖,借此可用于制备组 织培养疫苗。 (三)抗原型与变异 狂犬病病毒仅一种血清型,但其毒力可发生变异。从自然感染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株称野 毒株(Wild strain)或街上毒株(Street strain),致病力强,自脑外接种易侵入脑组织及唾液 腺。将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50代后,家兔致病潜伏期逐渐缩短,2~4周缩短至4~6日,如 再继续传代不再缩短,称固定毒株(Fixed Strain),固定毒株对人及动物致病力弱,脑外接种不 侵入脑内增殖,不引起狂犬病,巴斯德首先创用固定制成减毒活疫苗,预防狂犬病。 (四)抵抗力 狂犬病病毒对热、紫外线、日光、干燥的抵抗力弱,加温50℃1小时、60℃5分钟即死,也 易被强酸、强碱、甲醛、碘、乙酸、乙醚、肥皂水及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去污剂灭活。于4℃可 保存一周,如置50%苷油中于室温下可保持活性1周。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性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为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中血 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称“狂犬病相关病毒”,目前仅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狂犬病病毒在野 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 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 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 病。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病毒外形呈弹状(60~400nm×60~85nm),一端纯园,一端平凹,有囊膜,内含衣壳呈螺 旋对称。核酸是单股不分节负链RNA。 基因组长约12kb,从3′到5′端依次为编码N、M1、M2、G、L蛋白的5个基因,各个基因间 还含非编码的间隔序列。五种蛋白都具有抗原性。M1、M2蛋白分别构成衣壳和囊膜的基质。 L蛋白为聚合酶。G蛋白在囊膜上构成病毒刺突,与病毒致病性有关,N蛋白为核蛋白有保护 RNA功能。G蛋白和N蛋白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刺激机体可诱生相应抗体和细胞免疫。 过去一直认为G蛋白是唯一诱生中和抗体,并能提供狂犬病保护性免疫的抗原。而近年研究表 明,除G蛋白外,该病毒的核糖核蛋白(RNP)在诱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上也起重要作用。 (二)培养 狂犬病病毒宿主范围广,可感染鼠,家兔、豚鼠、马、牛、羊、犬猫等,侵犯中枢神经细 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锥体细胞)中增殖,于细胞浆中可形成嗜酸性包涵体(内基氏小体 Negri body)。在人二倍体细胞、地鼠肾细胞、鸡胚、鸭胚细胞中增养增殖,借此可用于制备组 织培养疫苗。 (三)抗原型与变异 狂犬病病毒仅一种血清型,但其毒力可发生变异。从自然感染动物体内分离的病毒株称野 毒株(Wild strain)或街上毒株 (Street strain),致病力强,自脑外接种易侵入脑组织及唾液 腺。将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50代后,家兔致病潜伏期逐渐缩短,2~4周缩短至4~6日,如 再继续传代不再缩短,称固定毒株(Fixed Strain),固定毒株对人及动物致病力弱,脑外接种不 侵入脑内增殖,不引起狂犬病,巴斯德首先创用固定制成减毒活疫苗,预防狂犬病。 (四)抵抗力 狂犬病病毒对热、紫外线、日光、干燥的抵抗力弱,加温50℃1小时、60℃5分钟即死,也 易被强酸、强碱、甲醛、碘、乙酸、乙醚、肥皂水及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去污剂灭活。于4℃可 保存一周,如置50%苷油中于室温下可保持活性1周。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性
狂犬病是人兽共患性疾病,主要在野生动物及家畜中传播。人狂犬病主要被患病动物咬伤 所致,或与汪畜密切接触有关。也可能通过不显性皮肤或粘膜而传播,如狗舔肛门,宰狗、切 狗肉等引起感染。并有角膜移植引起感染的报告。在大量感染蝙蝠的密集区,其分泌液造成气 雾,可引起呼吸道感染。 人被咬伤后,病毒进入伤口,先在该部周围神经背根神经节内,沿着传入感觉神经经纤维 上行至脊髓后角,然后散布到脊髓和脑的各部位内增殖损害。在发病前数日,病毒从脑内和脊 髓沿传出神经进入唾液腺内增殖,不断随唾液排出。潜伏期1~2个月,短者5~10天,长者1年 至数年。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咬伤部位与头部距离远近、伤口的大小、深浅、有无衣服阻挡 以及侵入病毒的数量。有人认为病毒在犬群多次传播后毒力增强,可缩短潜伏期。 人发病时,先感不安,头痛,发热,侵入部位有刺痛或出现爬蚁走的异常感染。继而出现 神经兴奋性增强,脉速、出汗、流涎、多泪、瞳孔放大,吞咽时咽喉肌肉发生痉挛,见水或其 他轻微刺激可引起发作,故又名“恐水病”。最后转入麻痹、昏迷、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病 程大约5~7日。 (二)免疫性 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抗体除中和,补体介导溶解和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外,特异性1g器 抗体还能提高和调节T细胞对狂犬病病毒抗原反应,是接触狂犬病病毒后同时注射特异性抗体 和疫苗的重要依据。细胞免疫也是抗狂犬病病毒主要免疫之一,如杀伤性T淋巴细胞针对靶抗 原G,N蛋白可溶解病毒,单核细胞产生FN和L2对抑制病毒复制和抵抗病毒攻击起重要作 三、微生物学诊断 将咬人的狗捕获,观察10~14天,不发病,则可认为未患狂犬病。若观察期间发病,将它 杀死,取脑作病理切片检查包涵体,或用荧光标记抗狂犬病毒血清染色,检查抗原,如为阴 性,则用10%脑悬液注射小白鼠脑内,发病后取脑组织同上检测包涵体和抗原,可提高阳率, 但需时较长约28天。如于发病前用同位素标记的合成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狂犬病毒RNA,于1-2 天就出结果。 患者可采取唾液沉渣涂片,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细胞内病毒抗原。或发病后2-3天作睑、颊皮 肤活检,用荧光抗体染色,于毛囊周围神经纤维中可找见病毒抗原。亦可将狂犬病毒固定毒株 感染细胞制成抗原片,加入不同稀释病人血清阻止荧光抗体染色以测定抗体,一般24小时可出 结果。 四、防治原则 (一)公共卫生措施 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或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与食物混合喂食)。预防家畜及野生动 物的狂犬病是防止人狂犬病的重要根本措施,其任务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与理 (二)咬伤处理
狂犬病是人兽共患性疾病,主要在野生动物及家畜中传播。人狂犬病主要被患病动物咬伤 所致,或与汪畜密切接触有关。也可能通过不显性皮肤或粘膜而传播,如狗舔肛门,宰狗、切 狗肉等引起感染。并有角膜移植引起感染的报告。在大量感染蝙蝠的密集区,其分泌液造成气 雾,可引起呼吸道感染。 人被咬伤后,病毒进入伤口,先在该部周围神经背根神经节内,沿着传入感觉神经经纤维 上行至脊髓后角,然后散布到脊髓和脑的各部位内增殖损害。在发病前数日,病毒从脑内和脊 髓沿传出神经进入唾液腺内增殖,不断随唾液排出。潜伏期1~2个月,短者5~10天,长者1年 至数年。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咬伤部位与头部距离远近、伤口的大小、深浅、有无衣服阻挡, 以及侵入病毒的数量。有人认为病毒在犬群多次传播后毒力增强,可缩短潜伏期。 人发病时,先感不安,头痛,发热,侵入部位有刺痛或出现爬蚁走的异常感染。继而出现 神经兴奋性增强,脉速、出汗、流涎、多泪、瞳孔放大,吞咽时咽喉肌肉发生痉挛,见水或其 他轻微刺激可引起发作,故又名“恐水病”。最后转入麻痹、昏迷、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病 程大约5~7日。 (二)免疫性 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抗体除中和,补体介导溶解和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外,特异性lgg 抗体还能提高和调节T细胞对狂犬病病毒抗原反应,是接触狂犬病病毒后同时注射特异性抗体 和疫苗的重要依据。细胞免疫也是抗狂犬病病毒主要免疫之一,如杀伤性T淋巴细胞针对靶抗 原G,N蛋白可溶解病毒,单核细胞产生IFN和IL2对抑制病毒复制和抵抗病毒攻击起重要作 用。 三、微生物学诊断 将咬人的狗捕获,观察10~14天,不发病,则可认为未患狂犬病。若观察期间发病,将它 杀死,取脑作病理切片检查包涵体,或用荧光标记抗狂犬病毒血清染色,检查抗原,如为阴 性,则用10%脑悬液注射小白鼠脑内,发病后取脑组织同上检测包涵体和抗原,可提高阳率, 但需时较长约28天。如于发病前用同位素标记的合成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狂犬病毒RNA,于1-2 天就出结果。 患者可采取唾液沉渣涂片,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细胞内病毒抗原。或发病后2-3天作睑、颊皮 肤活检,用荧光抗体染色,于毛囊周围神经纤维中可找见病毒抗原。亦可将狂犬病毒固定毒株 感染细胞制成抗原片,加入不同稀释病人血清阻止荧光抗体染色以测定抗体,一般24小时可出 结果。 四、防治原则 (一)公共卫生措施 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或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与食物混合喂食)。预防家畜及野生动 物的狂犬病是防止人狂犬病的重要根本措施,其任务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与理 解。 (二)咬伤处理
人被疑似狂犬咬伤时,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和浸泡伤口,再涂碘酒或浓硝酸(只用于浓 度咬伤),然后用碳酸氢钠冲洗。 (三)特异预防 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g)或抗狂犬病马血清(40IUkg),以1/2时在伤口周围浸润 注射,其余作肌肉注射。同时立即肌内注射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狂犬病疫苗1次,于第一次注 射后3,7,14,28天再行注射,共5次,可防止发病。我国应用自制的地鼠肾细胞狂犬病苗, 已取得良好效果。目前研制成功狂犬病病毒糖蛋白重组痘苗病毒疫苗,狂犬病病毒G、亚平 位疫苗等,正在试用中 第二节人乳头瘤病毒 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的乳头瘤病毒属,它包括多种动物的乳头瘤 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HPV能引起人类皮肤和粘膜的多种良性 乳头状瘤或疣,某些型别感染还具潜在的致癌性。 一、生物学性状 HPV是一种小的DNA病毒,直径45~55nm,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含72个壳微粒, 没有囊膜,完整的病毒颗粒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34g/ml,在密度梯度离心时易与无DNA的空 壳(密度1.29g/ml)分开。 HPV基因组是一闭环双股DNA,分子量5×106道尔顿。按功能可分为早期区(E区)、晚 期区(L区)和非编码区(NCR)三个区域。E区分为E1~E7开放阅读框架,主要编码与病毒 复制、转录、调控和细胞转化有关的蛋白。L区分L1和L2,分别编码主要衣壳蛋白和次要衣壳 蛋白。NCR是E区与L区间-6.4~I.0bp的DNA片段,可负责转录和复制的调控。 通过对HPV克隆基因的DNA杂交试验及酶谱分析,以核苷酸同源性少于50%定为新型别, 至今已鉴定出70多型HPV。每一型别都与体内特定感染部位和病变有关。HPV各型之间有共同 抗原,即属特异性抗原,存在于L1蛋白,它与牛乳头病毒(BPV)有交叉反应。L2蛋白为型特 异性抗原,各型间不发生交叉反应。 HPV在体外细胞培养尚未完成。它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只能感染人的皮肤和粘膜,不 能感染动物。HPV感染后在细胞核内增殖,细胞核着色深,核周围有一不着色的空晕,此种病 变细胞称为空泡细胞(Koilocytotic cell))。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HPV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或性传播感染人类。病毒侵入人体后,停留于感染 部位的皮肤和粘膜中,不产生病毒血症。临床常见的有:寻常疣(主要为1,2,4型)称刺 瘊,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手部最常见。跖疣(主要为2,4型)生长在胼胝下面,行走易引起 疼痛。扁平疣(主要为3,10型)好发于面部,手、臂、膝、为多发性。尖性湿疣(主要为6, 11型),好发于温暖潮湿部位,以生殖器湿疣发病率最高,传染性强,在性传播疾病中有重要 地位,且有恶性变的报道。近年研究资料证明HPV与宫颈癌、喉癌、舌癌等发生有关。如
人被疑似狂犬咬伤时,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和浸泡伤口,再涂碘酒或浓硝酸(只用于浓 度咬伤),然后用碳酸氢钠冲洗。 (三)特异预防 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或抗狂犬病马血清(40IU/kg),以1/2时在伤口周围浸润 注射,其余作肌肉注射。同时立即肌内注射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狂犬病疫苗1次,于第一次注 射后3,7,14,28天再行注射,共5次,可防止发病。我国应用自制的地鼠肾细胞狂犬病苗, 已取得良好效果。目前研制成功狂犬病病毒糖蛋白重组痘苗病毒疫苗,狂犬病病毒G、N亚平 位疫苗等,正在试用中。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的乳头瘤病毒属,它包括多种动物的乳头瘤 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HPV能引起人类皮肤和粘膜的多种良性 乳头状瘤或疣,某些型别感染还具潜在的致癌性。 一、生物学性状 HPV是一种小的DNA病毒,直径45~55nm,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含72个壳微粒, 没有囊膜,完整的病毒颗粒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34g/ml,在密度梯度离心时易与无DNA的空 壳(密度1.29g/ml)分开。 HPV基因组是一闭环双股DNA,分子量5×106道尔顿。按功能可分为早期区(E区)、晚 期区(L区)和非编码区(NCR)三个区域。E区分为E1~E7开放阅读框架,主要编码与病毒 复制、转录、调控和细胞转化有关的蛋白。L区分L1和L2,分别编码主要衣壳蛋白和次要衣壳 蛋白。NCR是E区与L区间-6.4~1.0bp的DNA片段,可负责转录和复制的调控。 通过对HPV克隆基因的DNA杂交试验及酶谱分析,以核苷酸同源性少于50%定为新型别, 至今已鉴定出70多型HPV。每一型别都与体内特定感染部位和病变有关。HPV各型之间有共同 抗原,即属特异性抗原,存在于L1蛋白,它与牛乳头病毒(BPV)有交叉反应。L2蛋白为型特 异性抗原,各型间不发生交叉反应。 HPV在体外细胞培养尚未完成。它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只能感染人的皮肤和粘膜,不 能感染动物。HPV感染后在细胞核内增殖,细胞核着色深,核周围有一不着色的空晕,此种病 变细胞称为空泡细胞(Koilocytotic cell)。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HPV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或性传播感染人类。病毒侵入人体后,停留于感染 部位的皮肤和粘膜中,不产生病毒血症。临床常见的有:寻常疣(主要为1,2,4型)称刺 瘊,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手部最常见。跖疣(主要为2,4型)生长在胼胝下面,行走易引起 疼痛。扁平疣(主要为3,10型)好发于面部,手、臂、膝、为多发性。尖性湿疣(主要为6, 11型),好发于温暖潮湿部位,以生殖器湿疣发病率最高,传染性强,在性传播疾病中有重要 地位,且有恶性变的报道。近年研究资料证明HPV与宫颈癌、喉癌、舌癌等发生有关。如
HPV16,18,33等型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用核酸杂交方法检出癌组织中HPv DNA阳性 率60%以上。 有关HPV免疫反应研究较少。在感染病灶出现1~2月内,血清内出现抗体,阳性率为50 90%,病灶消退后,抗体尚维持续数月到数年,但无保护作用。用白细胞移动抑制和淋巴细胞 转化等试验检测细胞免疫(CMI)的结果不一致,有人观察到病灶消退时CMI增强,】 三、微生物学诊断 疣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对不能确诊的病例,可选下列各种方法辅助诊断, (一)染色镜检:将疣状物作组织切片或生殖道局部粘液涂片,用帕尼科拉染剂染色后, 光镜下观察到特征性空泡细胞或角化不良细胞和角化过度细胞,可初步HPV诊断。 (二)检测HPV DNA:根据不同标本采用点杂交或原位杂交检测HPV-DNA。亦可选择适 当的特异序列,合成引物做PC后进行杂交,PCR具有敏感,特异及可选择不同型别的引物扩 增后分型等优点。 (三)血清学试验:应用重组技术表达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gG抗体。或抗原免疫动物制 备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检测组织或局部粘液中HPV抗原。 四、防治原则 目前尚无特异预防方法,可根据HPV传染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小的皮肤疣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一般无需处理。尖性湿疣病损范围大,可施行手术,但常 规外科切除有较高复发率。一些物理疗法如电烙术、激光治疗、液氮冷冻疗法,有较好的治疗 效果。用干扰素治生殖器HPV感染,结合上述一些辅助疗法,认为有广阔前景。 第三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本病毒为爱滋病人(Ais)的病原体,系引起细胞病变的灵长类逆转录病毒之一,属逆转 录病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它于1983年Montaginer等首先从1例淋巴腺 病综合征患者分离到,命名为淋巴腺病综合征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Associated Virus,.LAS)。随后1984年美国Gllo等从爱滋病人分离到逆转录病毒,命名为嗜人类T淋巴细 胞病毒Ⅲ型(Human T 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Ⅲ,HTLV-),后来证明这二种病毒是一 样的。至l986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统一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ificidncy Virus,HIV)。HIV主要型别为HIV1和HIV-2,爱滋病大多由HIV-1引起。 一、生物学诊断 (一)形态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100~I20m,电镜下可见一致密的圆锥状核心,内含病毒RNA分子和 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病毒外层囊膜系双层脂质蛋白膜,其中嵌有g即120和 gP41,分别组成刺突和跨膜蛋白。囊膜内面为P17蛋白构成的衣壳,其内有核心蛋白(P24) 包裹RNA(图30-1)
HPV16,18,33等型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用核酸杂交方法检出癌组织中HPv DNA阳性 率60%以上。 有关HPV免疫反应研究较少。在感染病灶出现1~2月内,血清内出现抗体,阳性率为50- 90%,病灶消退后,抗体尚维持续数月到数年,但无保护作用。用白细胞移动抑制和淋巴细胞 转化等试验检测细胞免疫(CMI)的结果不一致,有人观察到病灶消退时CMI增强。 三、微生物学诊断 疣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对不能确诊的病例,可选下列各种方法辅助诊断。 (一)染色镜检:将疣状物作组织切片或生殖道局部粘液涂片,用帕尼科拉染剂染色后, 光镜下观察到特征性空泡细胞或角化不良细胞和角化过度细胞,可初步HPV诊断。 (二)检测HPV DNA:根据不同标本采用点杂交或原位杂交检测HPV-DNA。亦可选择适 当的特异序列,合成引物做PCR后进行杂交,PCR具有敏感,特异及可选择不同型别的引物扩 增后分型等优点。 (三)血清学试验:应用重组技术表达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lgG抗体。或抗原免疫动物制 备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检测组织或局部粘液中HPV抗原。 四、防治原则 目前尚无特异预防方法,可根据HPV传染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小的皮肤疣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一般无需处理。尖性湿疣病损范围大,可施行手术,但常 规外科切除有较高复发率。一些物理疗法如电烙术、激光治疗、液氮冷冻疗法,有较好的治疗 效果。用干扰素治生殖器HPV感染,结合上述一些辅助疗法,认为有广阔前景。 第三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本病毒为爱滋病人(Aids)的病原体,系引起细胞病变的灵长类逆转录病毒之一,属逆转 录病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它于1983年 Montaginer 等首先从1例淋巴腺 病 综 合 征 患 者 分 离 到 , 命 名 为 淋 巴 腺 病 综 合 征 相 关 病 毒 (LymphadenopathyAssociated Virus,LAS) 。随后1984年美国Gallo等从爱滋病人分离到逆转录病毒,命名为嗜人类T淋巴细 胞病毒Ⅲ型(Human T 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Ⅲ ,HTLV-Ⅲ),后来证明这二种病毒是一 样的。至1986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统一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ificidncy Virus ,HIV) 。HIV主要型别为HIV-1和HIV-2,爱滋病大多由HIV-1引起。 一、生物学诊断 (一)形态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100~120nm,电镜下可见一致密的圆锥状核心,内含病毒RNA分子和 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病毒外层囊膜系双层脂质蛋白膜,其中嵌有gp120和 gp41,分别组成刺突和跨膜蛋白。囊膜内面为P17蛋白构成的衣壳,其内有核心蛋白(P24) 包裹RNA(图30-1)
(二)基因结构及编码蛋白的功能 HIV基因组长约9.2~9.7kb,含gag、Pol、cnv、3个结构基因,及至少6个调控基因(Tat Rev、Nef、Vif、VPU、Vpr)并在基因组的5'端和3'端各含长末端序列(图30-2)。HIVLTR 含顺式调控序列,它们控制前病毒基因的表达。已证明在LTR有启动子和增强子并含负调控 1,gag基因能编码约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聚合前体蛋白(P55),经蛋白酶水解形成P17, P24核蛋白,使RNA不受外界核酸酶破坏。 2.Po1基因编码聚合酶前体蛋白(P34),经切割形成蛋白酶、整合酶、逆转录酶、核糖 核酸酶H,均为病毒增殖所必需。 7 蛋白 逆转录酶 整合 GP4 图30-1HIV结构示意图 U3 RUS R E 'LTR 图30-2HV基因组结构 3.env基因编码约86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并糖基化成gp160,gp120和gp41。gPl20含有 中和抗原决定簇,已证明HIV中和抗原表位,在g即120V3环上,V3环区是囊膜蛋白的重要功能 区,在病毒与细胞融合中起重要作用。gp120与跨膜蛋白gp41以非共价键相连。gp41与靶细胞 融合,促使病毒进入细胞内。实验表明g41亦有较强抗原性,能诱导产生抗体反应。 4.TaT基因编码蛋白(P14)可与LTR结合,以增加病毒所有基因转录率,也能在转录后 促进病毒mRNA的翻译。 5.Rev基因产物是一种顺式激活因子,能对env和gag中顺式作用抑制序(Cis- Actingrepression sequance,.Crs)去抑制作用,增强gag和env基因的表达,以合成相应的病毒结
(二)基因结构及编码蛋白的功能 HIV基因组长约9.2~9.7kb,含gag、Pol、env、3个结构基因,及至少6个调控基因(Tat Rev、Nef、Vif、VPU、Vpr)并在基因组的5′端和3′端各含长末端序列(图30-2)。HIVLTR 含顺式调控序列,它们控制前病毒基因的表达。已证明在LTR有启动子和增强子并含负调控 区。 1.gag基因能编码约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聚合前体蛋白(P55),经蛋白酶水解形成P17, P24核蛋白,使RNA不受外界核酸酶破坏。 2.Pol基因编码聚合酶前体蛋白(P34),经切割形成蛋白酶、整合酶、逆转录酶、核糖 核酸酶H,均为病毒增殖所必需。 图30-1 HIV结构示意图 图30-2 HIV基因组结构 3.env基因编码约86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并糖基化成gp160,gp120和gp41。gp120含有 中和抗原决定簇,已证明HIV中和抗原表位,在gp120 V3环上,V3环区是囊膜蛋白的重要功能 区,在病毒与细胞融合中起重要作用。gp120与跨膜蛋白gp41以非共价键相连。gp41与靶细胞 融合,促使病毒进入细胞内。实验表明gp41亦有较强抗原性,能诱导产生抗体反应。 4.TaT 基因编码蛋白(P14)可与LTR结合,以增加病毒所有基因转录率,也能在转录后 促进病毒mRNA的翻译。 5 . Rev 基 因 产 物 是 一 种 顺 式 激 活 因 子 , 能 对 env 和 gag 中 顺 式 作 用 抑 制 序 (CisActingrepression sequance,Crs) 去抑制作用,增强gag和env基因的表达,以合成相应的病毒结